湖北大力专用汽车的故乡——随州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随州市;同年8月28日,地级随州市正式挂牌成立,随州的发展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拼搏,克难奋进,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随州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较建市初期增长1.7倍,财政总收入较建市初期增长1.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建市初期增长8.4倍。工业构建了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运行质效不断提高,随州被授予“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随州成为中国香菇之乡、中国银杏之乡、中国蕙兰之乡。文化旅游异军突起,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和首届编钟文化节,创建了一批4A级精品景区,打造了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随州正在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的门户城市。现代物流、通讯、金融、保险、信息、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随州改革开放阔步前进的十年。企业改革、大部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四项制度”改革、纪委综合派驻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融资及各项社会事业改革顺利推进,构筑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基础。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利用外资规模比2000年增长82倍,实现外贸进出口比2000年增长31倍,位居全省前三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千年古城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随州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十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品位经营,随州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主城区东进南扩,“一河新景,两岸新城”,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是建市初的1.5倍,人口达到40余万。文峰花园、碧桂园、滨湖湾、世纪外滩等一批现代化小区拔地而起,供水管网、天然气利用、神农公园、滨河体育公园、凤凰酒店、神农大剧院、博物馆、内河治理、市民中心等公共设施相继建成,城市整体功能不断提升。随州跻身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交通建设突飞猛进,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83.4公里,位居全省市州前列。电力、能源、水利、通讯事业快速发展,物流运输畅通发达,随州已成为鄂北重要的枢纽城市。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大幅提高,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行政村基本实现公路、广播电视、文化室、卫生室等全覆盖,随南和广水北三镇成为新农村建设亮点。

  随州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十年。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457元,比2000年增长1.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61元,比2000年增长1.7倍。落实了城市廉租房制度,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和城市低保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不断提高。在全省率先建立被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网络。

  十年奋斗历程,承载了各级领导的无私关怀,饱含了各界人士的深情厚爱,展示了随州儿女的精神风貌。

  地级市成立十周年,是随州发展史一个新的里程碑,更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工业兴市,推动跨越发展,力争到2020年地级市成立20周年时,全市生产总值比2009年翻两番,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随州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站在新起点,再图新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兴市。始终把工业兴市作为加快随州发展的主战略,坚持年年都是工业突破年、年年都是项目推进年、年年都是招商引资年,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壮大主导产业,整体推进专用汽车向低碳方向和上下游一体化发展,重点支持齐星、恒天新楚风、华威重汽、东风专汽、三环铸造、全力铸造等企业做大做强,力争5年内打造出百亿元级龙头企业,专用车整车年生产突破20万辆,汽车机械产业年产值达到500亿元。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植一批工业小巨人,形成多点支撑的格局。着力扩大招商引资,坚持“内商外商一起招,内资外资一起引,抓大不放小”,主动融入大武汉、对接长三角、承接珠三角吸污车价格_东风吸污车价格,攀大靠强,跨越发展。着力发展产业集群,抓好专汽、风机、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的提档升级,建设两个双百亿工业园区和一批特色乡镇,提升发展层次,优化发展结构,加快转型步伐。着力增强创新能力,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好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多晶硅、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和争创一批中国名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站在新起点,再树新形象,大力推进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奋力实现曾都区重返全省十强、广水重返二十强、随县勇夺进位奖的目标。大力推进食用菌、优质粮、畜禽、蔬菜、干鲜果等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设两个百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扎实推进随南和广水北三镇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以试点示范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突破。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炎帝故里景区、大洪山、徐家河等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加快炎帝故里及中华农耕园、大洪山慈恩寺、玉龙温泉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再创一批4A景区和旅游名镇名村,建成武汉的“后花园”和中南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按照“三到五年再造一个随州城”的目标,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产业为支撑,以管理为基础,切实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使随州成为宜居的家园、创业的乐园;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把随县新县城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建成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特色明星县城;把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来抓,大力推行迁村腾地,注重建设生态家园,通过中心城镇建设吸纳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站在新起点,再创新生活,大力推进民生改善。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政绩,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加强社会保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惠民实事,倾情帮扶,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真正让全市人民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住有所安、贫有所帮、病有所医。要继续深化平安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及安全生产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努力建设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社会,最大限度地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站在新起点,再增新优势,倾力优化创业环境。切实优化发展软环境,设立涉企检查、规费征收、行政审批“三个隔离带”。建好服务平台,做到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向服务中心集中、所有行政审批权限向一个科室集中、所有税费收取向一个窗口集中,完善一站式办理制、限时办结制、投资代办制、超时默许制和联审联办制。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开展企业评机关、群众评科长、社会评站所“三评”活动,提高行政效能和执行力,实现投资环境由“政策优惠型”向“服务优化型”转变。

  我们坚信,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随州一定能够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跨越!

  旖旎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

  随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环境优美,风景名胜众多。

  炎帝神农在这里诞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从这里出土;最早提出“民为神主”民本思想的思想家、军事家季梁,开创了一代儒学之先河;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因父子两代受封在随州为随王,所以定国号为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居随州18年,其讲学的白云书院代有修葺,作用至今;宋代沈括在随州度过了3个春秋,所撰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多处记述了在随州的所见所闻;在四川称帝的大夏皇帝明玉珍就是生长于随州的柳林镇;在游历了随州后,唐代大诗人李白由衷赞美“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更是直抒胸臆:“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

  1978年,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2400多年前的65件大型编钟让世界震惊!这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齐的青铜乐器,它改写了世界音乐史,也将我国的音乐十二律提前了四百多年。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庆典仪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典礼、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次次响起编钟乐曲。曾侯乙编钟向全世界展示了它穿越千年时空的卓越魅力,让全世界为之陶醉!

  旖旎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八方来客,2009年,来随州旅游观光游客达到48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5.6亿元。听编钟神曲,拜炎帝始祖,看曾侯古墓,游灵山秀水,访专汽之都!今天的随州已经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一站。

  东风化工液体运输车蓬勃发展的专用汽车产业集群

  随州地处汉(武汉)十(十堰)汽车工业走廊中段,是中国专用汽车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被中国机械工业协会授予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

  产业规模。2000年后,湖北大力、湖北天风、湖北驰乐等企业实行了民营化改制,专用汽车行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专用汽车产销量明显上升,行业内企业不断进行资源重新配置,整个行业处于欣欣向荣局面。2000年,全市汽车产量为3651辆,各类专用汽车产量为1640辆,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32亿元。经过10年的发展,随州市已具备年产各类专用汽车及底盘10万辆的生产能力,具有国家资质的企业有18家。随州专汽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全市汽车及零部件工业企业113家,资产总额50.4亿元,产业工人近2万人,具备年产各类专用汽车及底盘10万辆的生产能力。随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罐式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油罐车、环卫车、平头车身、钢质车轮产销量均居全国第一;自卸车产销量列国内三强;铸造件产销量列国内五强。

  专汽产品。随州专用车2009年生产各类专用车4.4万辆,实现销售收入86.5亿元。主要产品涵盖汽车车身总成、车轮、底盘车架、前后桥总成、汽车灯具、散热器总成、消声器总成等600余种1000多个规格。

  专汽产值和出口。2009年,随州产销汽车4.4万辆,产值首破100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8.3倍和12倍。随州2009年专用汽车及汽车底盘出口创汇3553万美元,零配件出口创汇5468万美元。

  产业发展。随州专汽产业与一汽、东汽、福田、重汽、红岩、陕汽等主机厂紧密合作,与武钢等钢材和武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效对接,逐步集聚发展优势。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著名商标5个,中国质量过硬品牌企业1家、省名牌企业5家。航天双龙、大力专汽、齐星公司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齐星公司开发的国防重点工程项目XX-31甲军用特型驾驶室填补了国内高、大、特型军用驾驶室空白,PW21驾驶室在国家汽车检验中心成功完成正面碰撞试验,被誉为重型汽车中国第一撞;双龙公司与美国马克西姆公司合作研发的前卸式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为国内首创;大力公司自主研发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车替代进口。

  人才队伍。全市拥有30多所中高等专业技术学校(院),在校生3万多人,为专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高技能人力支撑。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常年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汉阳研究所、长春汽车科研所保持产品开发合作关系。全市2000多名专用汽车销售精英在全国各地推销随州专用汽车产品。

  当前,随州正按照整车做强、专用汽车做专、零部件做精、品牌做响的基本思路和布局合理、秩序良好、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产业原则,沿316国道打造20公里专用汽车工业走廊,努力建设中国最大、亚洲一流的专用汽车生产。

  通过抓规划、建园区、上规模、树龙头、重研发、抓市场、保安全等举措,促进香菇产业形成了香菇菌种生产--香菇种植--市场交易--精深加工--内外贸营销完整链条。随州市香菇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也赢得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多家香菇生产企业被省政府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省农产品出口先进单位、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出口十强龙头企业等荣誉。2007年,三里岗镇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2009年,草店镇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花菇之乡。再经过2-3年的努力,随州将实现香菇产业集群销售收入50亿元、工商税收1亿元、出口创汇5亿美元的奋斗目标。

  浴后春生的风机产业集群

  广水市风机制造属于机械制造行业,起步于1958年,历经半个世纪的积累,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主要分布在广水市十里工业园区、广水市经济开发区。2003年广水市委、市政府及时抓住风机产业的发展机遇,立足于产业的比较优势,瞄准打造“中国风机名城”的战略目标,引进外资对原湖北省风机厂进行重组改造,引发了广水市风机行业爆发式扩张。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十里工业风机产业园区为主导,以广水经济开发区和杨寨治金工业园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区,产业内关联企业达到68户,其中风机制造业企业10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1户,形成了以湖北省风机厂、双剑鼓风机、中意风机、天桥风机等6户制造企业为龙头,以金汇实业、兴达铸造、广中电机等25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链条。主要生产各类系列风机、铸件等产品。

  (一)生产能力迅速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风机产业集群企业达到31户,比上年增加8户;年生产各类风机2万台,铸件3.1万吨。集群拥有总资产15.9亿元。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2亿元,占有国内10%的市场份额;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5亿元,上缴税金6866万元,实现利润1.06亿元,出口创汇(主要配套)3626万美元。

  (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一是派生了铸造产业。随着风机产量的急剧增长,铸件的需求量也日益攀升,从而加速了铸造产业的发展,仅去年即新上铸造项目7个,总投资近1亿元,其中投资过2000万元以上的3个。二是派生了电机产业。每台风机必须使用1台电动机,风机产业的壮大,带来电机产业的兴起。飞利特电机、海纳电气等项目先后落户该市。三是派生了冶炼产业。铸造产业的发展,促使了上游产业—生铁冶炼产业的“复活”。省铁合金厂原是1家省属企业,2001年移交地方时已停产多年,广水市对其依法实施破产,引进资金嫁接改造,企业又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三)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广水市有多年生产风机的历史,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厚实的人才技术沉淀,尤其是始建于1958年的湖北省风机厂,是原机电部定点生产各类风机的专业厂家,设计工艺先进,检测手段完备,研发的产品曾获得过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委成果证书、部级和省级优质产品称号等。上海泵业集团成功将其整体收购后,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企业资源得以整合,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广水市风机产业有3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湖北风机、双剑风机正筹备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建立风机技术研发和性能测试中心。

  (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广水风机生产企业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环保型、节能型风机研制上始终保持优势地位,有3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企业自主研发的HTD化铁炉离心鼓风机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高原二氧化硫系列风机、耐高温风机材料均填补了国内空白。组建了省级风机制造生产力促进中心,整合各企业技术力量,实行市内同行业资源共享,技术研发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湖北省风机厂、中意风机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双剑风机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风机厂有限公司还于去年底在全省机械制造行业率先成立了“博士后产业”。